利息的含义:
从利息与借贷过程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利息是信用活动的本质特殊表现,是借贷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代商品经济中,货币不仅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可以转化为资金,成为社会再生产第一动力和持续动力。也就是说,货币具有增值能力,着表明在一定意义上,持有货币的人等于拥有了价值增值的权利,利息就成为取得这种权利付出的代价,利息成为货币资金使用权转让的必备条件。
所以利息是信用的基础,是现代金融存在的前提
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利息形成于借贷活动
节欲论,时差利息论,流动性偏好论
利息率
利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市场交易中常被视为资金的价格,被视为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名义利率:是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名义利率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利息的影响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它较为直观地反映投资者和被投资者在物价上涨中实得利益,所以对人们更为重要
利率的决定因素: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通货膨胀,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运行周期,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个重要的经验事实:
1, 期限不同的债券其利率随着时间一起波动,也就是从整体来讲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同时期表现出同增同减的一致性
2, 如果短期利率低,回报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高,则回报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下倾斜
3, 回报率曲线几乎总是向上倾斜,也就是说短期利率水平一般总是低于长期利率水平
预期假说
市场分割理论
期限选择理论
利率的作用: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