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经济学.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经济学. Show all posts

凡尔赛条约与二战的爆发

在初中,我有一种极强的逻辑信念:是希特勒发动了二战,是纳粹主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很多时间没有学习历史了,在安定的和平年代,这些战争的字眼早就跑远了,剩下的只是活在现实的繁忙的生活工作中

然而,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说,当你在学习一门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你会不知不觉的发觉你又在学习历史

是的,经济学让我又回到了历史的学习,并且,以一种全新的视角

战争,在历史课本中,几乎到处都是,可以想象,这是吸引许多初中的孩子对历史感兴趣的原因,甚至觉得历史就是战争的,在中国史当中,每一个朝代都爆发大量的战争,在世界上也到处是战争,从罗马的崛起到美国独立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
人类的历史,似乎永远都是伴随着战争

为什么人类的历史要跟战争从此相关呢,是人类天生的好战,还是某些历史人物自己的个人思想导致的呢
很明显,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后者

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然而直到最近,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战争,是人直接参与的,人有许多许多的思想,这些思想主宰着人对一件事情做出决策
那么,人们面对周围各种各样的环境,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呢
这就是经济学的问题,研究人类的各种各样的决策,行为

那么自然,战争,也是人类做出的一种决策
经济学会分析人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个决策,对于战争,也有解释

事实上,当你开始了解经济学,你会发现,原来那些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战争,都归结于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她还可以解释我们周围千千万万的社会现象)
各种各样的战争后面的驱动力量就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说一场战争的背后的幕后真正主宰者,不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历史学家,而是“经济学家”
当然,这个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只是懂得经济学原理,利用经济学来达到自己最大利益的人或集团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表面上看就是一场奴隶解放战争
然而,后面复杂的背景却是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战争,由欧洲各大银行家一手策划并主宰来到达自己利益,这些银行家善于利用经济学原理
同样,在早些时候,世界上许多的政治,几乎受那些财团的控制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样,希特勒,并不是战争的主宰者,他只不过是在某些力量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跟《凡尔赛条约》有关
凡尔赛条约以对同盟国的严厉的惩罚来弥补协约国的损失,并防止同盟国有重新发展的力量。因此,作为对同盟国的判决,凡尔赛条约相当严厉,尤其是对协约国战争赔款,几乎远远超出德国所能支付的范围

凯恩斯曾经做出预言,“德国不可能履行所有的承诺,有这样的和平条约,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只能是混乱和战争,而且越快越好”,并预言德国经济将发生严重的衰退
虽然,历史事实没有遵循凯恩斯的某些预言,德国在条约后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影响,甚至反而经济有更好的情况,但是这些原因是因为二战的一些原因

德国并没有完全按照凡尔赛条约履行承诺,事实上远远没有,就像凯恩斯所预言的那样
事实上,如果德国按照凡尔赛条约执行,那么凯恩斯所预言的就会发生

然而既便如此,德国经济也面临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理所当然的就是通货膨胀
当一个国家面对自己的债务没有那么大的支付力量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一直是历史上超速通货膨胀及其恐怖后果最为生动的一个例子,在1923年,一片面包要买到1400亿马克,工人每天发两次工资,而且给半个小时休息,以便他们可以带着装钱的书包,箱子,手推车冲入商店买东西,在他们的纸币还没有暴跌之前买到任何能买的东西,11月中旬的价格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开始以来增加了12个零

关于德国的通货膨胀,有很多史实,在整个世界经济中,通货膨胀最厉害的就是德国两次战争后引发的,德国也曾经抨击“同盟国的要求使得德国未来还会大规模的印刷马克”德国流通中的纸币增加到49700兆亿(497后面18个零)

通货膨胀给德国带来深重的影响,引起德国人民的强烈怨恨,再加上国家银行家的幕后操纵,在这些背景下,才给希特勒上台的机会
可以说,凡尔赛条约,从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经济政策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经济决策一定要慎重
一般情况下,经济政策应用于对市场失灵的调控,或者对市场缺乏公平和效率进行校正
除此之外的经济政策,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并且通常都是不利的

经济学家系列------沃伦·巴菲特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公司:伯克希尔公司
  职位:董事局主席
  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毕业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
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
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
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
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
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
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费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价上涨410美元,收于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尔A股股价上涨了23%,相形之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股价平均涨幅仅为9%。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经济学家系列------格里高利·曼昆


格雷戈里·曼昆,是一位具有奇才的年轻学者。不足30岁的曼昆已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教授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需知,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白宫的经济顾问,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货币经济计划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另外,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 曼昆的成名是他的菜单成本理论。这一理论已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提出这一理论的论文《小菜单成本与大经济周期:一个垄断的宏观经济模型》已成为经典。曼昆在1998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也已家喻户晓。但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宏观经济学》一书,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2年,受到各界好评,包括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也高度评价,《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级教科书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曼昆对经济研究和分析的技术运用娴熟,比如建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但对曼昆来说,这些手段只是严格分析和与同事们交流的工具。他的成名,更重要的乃是他对经济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经济学在七八十年代曾经遇到极大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持续的停滞膨胀,使三十年代以来的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质疑。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纷纷登场,互相争论,要夺取经济学主流的王冠。在这一百家纷争的时期,曼昆一枝独树。他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他大量吸收倾向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于各家之言之上。

【经济学原理23】一国收入的衡量

  • 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总收入,GDP是最受瞩目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一个指标。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 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对于一个总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货币不断地从家庭流向企业,然后又流回家庭。GDP衡量整个流量。无论是家庭,政府还是企业购买物品或劳务,交易总有买者和卖者,因此,对于整个经济而言,支出和收入总是相同的。

  •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的最终的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

GDP是市场价值:不同的物品不能比较。GDP要把许多不同物品加总为一个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指标。为了这样做,它使用了市场价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意愿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种物品的价值。

所有的:

  • GDP的组成部分
  • 真实GDP与名义GDP
  • 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